close

  中新社成都8月20日電 題:商務中心中國幾代大學生心中的鄧小平
  中新社固態硬碟記者殷櫻
  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前夕,大陸熱播的電視劇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》不少劇情都圍繞“恢復高考”展開,引發熱議。不少“50後”的觀眾因高考改變命運集體淚奔,年青一代的大microSD學生也對鄧小平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。
  高考在中國從來都是一個嚴肅話題,甚至新成屋是改變命運的時刻。1977年,在鄧小平的推動和決策下,中國恢復了中斷11年之久的大學招生考試制度,上百萬青年如過江之鯽般地涌向高考。
  “作為小平家鄉人,我也是小平‘恢復高考’政策的受益人。台東民宿”1977年考入大學的“50後”徐希平表示,當時他聽到恢復高考的消息後,立即從打工地廣東坐船回四川廣安老家,報名參加考試,“經歷了動蕩坎坷,深知通過用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之不易。”
  令徐希平最感慨的是鄧小平力排眾議恢復高考,廢除了“單位批准”、“家庭成分、海外關係”這些限制人才的做法。恢復高考,用“分數論”打破了“成分論”,“是鄧小平給了大家一個公平競爭的機會。”
  “全國範圍恢復高考”政策改變了無數知識青年的命運。這年高考,也積聚了太久的希望與熱情。徐希平回憶,當時一起入學的,年齡差距特別大,甚至有母子同班的。“那時候大家都很刻苦,憋著一股勁兒,希望把耽擱的時間追回來。”
  後來,這一批人大多數成了所在單位,甚至所在領域的骨幹力量。如今的大學校長、學術帶頭人、政府廳級甚至部級官員,就有不少人出自上世紀70年代末的大學生。
  進入上世紀80年代,越來越多的中國高校學生受益於鄧小平“恢復高考”政策,對鄧小平好感增強。一位上世紀80年代入學的大學生黃鳳春說,改革開放後,國家開始走向複蘇,何去何從,都是那代大學生思考的問題。“我們上大學時,很關註政治,也關註國家的前途。”
  1977年,鄧小平曾表示,中國要實現現代化,關鍵是科技技術要能上去。發展科學技術,不抓教育不行。靠空講不能實現現代化,必須有知識,有人才。從此,知識就是力量、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,在中國逐漸成為一種共識。對此,鄧小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。
  而對於“80後”的大學生,跟前代人相比,政治色彩已經淡化。在被稱為中國“新生代”大學生眼中,雖並不太精通鄧小平理論,但從課本、老師和家長那裡都能略知一二。
  “對於鄧小平,我們這代人並不陌生。他是一個務實能幹的偉人。”80後大學生朱兵說,聽過鄧小平的“三落三起”的人生,關於他的“黑貓白貓論”、“摸著石頭過河”等名言也清楚。
  而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,托福、GRE、計算機過級……各種考試,充斥著大學四年的生活。英語、經濟、法律成為熱門專業。他們沒有太多時間去鑽研關於鄧小平理論的教材,但他們的言談舉止都顯示出改革開放的痕跡。
  一位“90後”大二學生劉艷坦言,他們很少專門去讀鄧小平書籍,但通過媒體報道的耳濡目染,瞭解他推動的改革開放對當今中國產生的巨大影響,他們這一代大學生同樣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。
  “他想法很新穎,舉措很大膽,在國際社交上特別有人格魅力。”劉艷說,像她這樣的“90後”大學生都喜歡具有創新性的新奇事物,而敢於創新、勇於探索的改革者鄧小平正是他們所欽佩的。(完)  (原標題:幾代大學生心中的鄧小平:50後因高考改變命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n45lnxet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